您好,欢迎来到深圳市深鑫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0755-27678100
13510073758

国产机器人高产低端

深鑫精密机械2018-09-12


 美国某数据公司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仍将是世界和发展最快的机器人技术市场,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支出将占全球支出的30%以上。预计中国在2020年的机器人技术支出将达到594亿美元,比2016年的246亿美元的估算支出增加一倍以上。这一数额将占整个亚太地区在2020年达到的1330亿美元机器人技术支出的一半左右。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机器换人”成为大势所趋,这也使得中国机器人连续四年蝉联销售量世界一。各地纷纷把机器人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据统计,国内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省份达到28个,机器人产业园区达到40多个,机器人企业超过500家。而与这“火热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中国庞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中,本土品牌机器人仅占4%,国产机器人大量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

 

        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机器人产业成为新亮点之一。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了34.3%,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人机协作机器人等高技术含量机器人已推向市场,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三甲医院已实现了批量应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一些机器人的专有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服务机器人在医疗手术、康复、餐饮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

 

        一边是“机器换人”计划如火如荼,不少地方政府争相补贴企业上机器人;一边是大大小小的机器人产业园开始冒起,“机器人概念股”成为股市新宠……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已建成和计划建设的机器人产业园或产业基地多达数十个,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总数从2014年初的200余家到如今上千家,而在a股上市公司中,所谓“机器人概念股”则超过50家。

 

低端机器人产能“超编”

 

        业内将整个机器人产业链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上游是核心零部件,主要是减速机和控制系统,这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中游是机器人本体,即机器人的“身体”;下游则是系统集成商,依赖上游和中游的核心设备做集成品。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扎堆”产业链下游的机器人企业绝大多数仍是中小企业,相应的,这些企业生产的机器人应用和智能水平也较低。德日企业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垄断了汽车制造等机器人应用的高端行业领域,而目前珠三角乃至全国的企业生产的还多是以搬运和上下料为主的中低端机器人。目前国内机器人企业的产品从类型看主要是以直角坐标机器人为主,处在产业中低端,创新以及生产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企业差距太大。

 

关键零部件靠进口

 

        发展工业机器人必须突破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这一关键难题。之所以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被国际巨头占据,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大多依靠进口,从而使得国产品牌机器人成本相比国外品牌机器人并无多大优势。

 

        此外,很多通用型精密零部件,如导轨、减速机、伺服电机等也必须依赖进口。目前,在控制器、伺服电机和驱动领域,已出现一批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本土企业,但与国外产品相比仍存在体积大、输出功率小等技术差距,而在精密减速器方面则鲜有代表企业。

 

        我们意识到工业机器人减速机在机器人主机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期望打破国外rv减速机的垄断,降低机器人主机成本,找到国产机器人的出路。各地推动机器换人和自动化技术改造给工业机器人产业带来了巨大市场。不少国际机器人企业已准备和中国企业合作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为即将到来的机器人需求大幅增长提前布局。一些国产机器人企业负责人说,如果国产企业不在核心技术上突破,很可能出现“中国的扶持政策,火了国外的企业”。

 

        更让人担心的是,弱、小、散企业丛生,会不会让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在高歌猛进中快速跌入低端产能过剩的魔咒?“若仅凭同质化低端扩张,而不追求高端突破,国产机器人产业和应用的未来都可能遭遇困境。结果,只能是‘别人吃肉’,我们‘喝汤’。”